可控硅
- 在正弦交流電壓U2的正半周期間,如果VS的控制極沒有輸入觸發(fā)脈沖Ug,VS仍然不能導通,只有在U2處于正半周,在控制極外加觸發(fā)脈沖Ug時,晶閘管被觸發(fā)導通。現(xiàn)在,畫出它的波形圖〔圖4(c)及(d)〕,可以看到,只有在觸發(fā)脈沖Ug到來時,負載RL上才有電壓UL輸出(波形圖上陰影部分)。Ug到來得早,晶閘管導通的時間就早;Ug到來得晚,晶閘管導通的時間就晚。通過改變控制極上觸發(fā)脈沖Ug到來的時間,就可以調節(jié)負載上輸出電壓的平均值UL(陰影部分的面積大小)。在電工技術中,常把交流電的半個周期定為180°,稱為電角度。這樣,在U2的每個正半周,從零值開始到觸發(fā)脈沖到來瞬間所經(jīng)歷的電角度稱為控制角α;在每個正半周內(nèi)晶閘管導通的電角度叫導通角θ。很明顯,α和θ都是用來表示晶閘管在承受正向電壓的半個周期的導通或阻斷范圍的。通過改變控制角α或導通角θ,改變負載上脈沖直流電壓的平均值UL,實現(xiàn)了可控整流。
- 二極管還具有穩(wěn)壓作用,這是因為二極管反向接通時,在二極管被擊穿的情況下,其電流將瞬間增大,這樣在外電壓增大時,由于二極管被擊穿后增加的電流會通過二極管而不會經(jīng)過與二極管并聯(lián)的負載上,從而可以保護與其并聯(lián)的器件。常見的有保護場效應管,即在場效應管柵極反向并接一個二極管。二極管擊穿電壓一般在 4V-7V.
鉗位作用:鉗位作用就是利用二極管的正向導通電壓在導通后維持在0.2-0.4V(鍺管),0.6-0.8V(硅管),從而使與其連接的器件兩端電壓維持在一個范圍內(nèi),最簡單就是三極管的BE結電壓在導通時可保持在鉗位電壓,這點常用于三極管的靜態(tài)分析。一般無特別說明硅管取0.7V,鍺管取0.3V。
- 二極管最重要的特性2113就是單方向導電性。在電路5261中,電流只能從二極4102管的正極流1653入,負極流出。下面通過簡單的實驗說明二極管的正向特性和反向特性。 1. 正向特性。 在電子電路中,將二極管的正極接在高電位端,負極接在低電位端,二極管就會導通,這種連接方式,稱為正向偏置。必須說明,當加在二極管兩端的正向電壓很小時,二極管仍然不能導通,流過二極管的正向電流十分微弱。只有當正向電壓達到某一數(shù)值(這一數(shù)值稱為“門檻電壓”,鍺管約為0.2V,硅管約為0.6V)以后,二極管才能直正導通。導通后二極管兩端的電壓基本上保持不變(鍺管約為0.3V,硅管約為0.7V),稱為二極管的“正向壓降”。 2. 反向特性。 在電子電路中,二極管的正極接在低電位端,負極接在高電位端,此時二極管中幾乎沒有電流流過,此時二極管處于截止狀態(tài),這種連接方式,稱為反向偏置。二極管處于反向偏置時,仍然會有微弱的反向電流流過二極管,稱為漏電流。當二極管兩端的反向電壓增大到某一數(shù)值,反向電流會急劇增大,二極管將失去單方向導電特性,這種狀態(tài)稱為二極管的擊穿。
- 工作原理不同5261
晶閘管T在工作過程中,它4102的陽極A和陰極K與電源和1653負載連接,組成晶閘管的主電路,晶閘管的門極G和陰極K與控制晶閘管的裝置連接,組成晶閘管的控制電路。
晶體二極管為一個由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形成的pn結,在其界面處兩側形成空間電荷層,并建有自建電場。
2、種類不同
晶閘管按關斷、導通及控制方式分類、引腳和極性分類,封裝形式分類,電流容量分類,關斷速度分類。
晶體二極管按照所用的半導體材料、不同用途、管芯結構進行分類。
晶閘管是晶體閘流管的簡稱,又稱做可控硅整流器和可控硅。
二極管,電子元件當中,一種具有兩個電極的裝置,只允許電流由單一方向流過,許多的使用是應用其整流的功能。
- 晶閘管具有硅整流器件的特性,能在高電壓、大電流條件下工作,且其工作過程可以控制、被廣泛應用于可控整流、交流調壓、無觸點電子開關、逆變及變頻等電子電路中。
二極管是最常用的電子元件之一,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單向導電,也就是電流只可以從二極管的一個方向流過,二極管的作用有整流電路,檢波電路,穩(wěn)壓電路,各種調制電路。
1957年美國通用電器公司開發(fā)出世界上第一晶閘管產(chǎn)品,并于1958年使其商業(yè)化。晶閘管是PNPN四層半導體結構,它有三個極:陽極,陰極和門極;晶閘管工作條件為:加正向電壓且門極有觸發(fā)電流。
其派生器件有:快速晶閘管,雙向晶閘管,逆導晶閘管,光控晶閘管等。它是一種大功率開關型半導體器件。
早期的二極管包含“貓須晶體以及真空管,現(xiàn)今最普遍的二極管大多是使用半導體材料如硅或鍺。